新會員限定/加入官網會員贈NTD$100抵用金/立即註冊
陳和尚軼事

陳和尚軼事

珍藏故事

 

編譯 Pingping Yu

南宋孝宗年間,在信州玉山縣(今江西省上饒市附近)務林鄉地界,有一座下岩寺,寺中有一名姓陳的童行(即出家入寺尚未取得度牒的少年),名字不詳,且稱爲陳生。這年陳生十三、四歲年紀,一天前往縣城買東西,回程路過一座小橋,就坐下稍事休息。

他看到在橋上已經坐了一位道人,看上去風骨軒昂、氣慨不凡,只是全身長滿了瘡疥。陳生雖然年幼,但一見道人便感到他異於常人,於是向其恭恭敬敬的行禮問候。

道人好像遇到熟人那樣,笑著說:「你走了多遠的路了?」陳生回答:「已經走了三四十里了。」道人又説:「那你肯定餓了,我這裏已經準備好一些食物來招待你了。」説著,從懷中取出兩個油糍粑遞給他。陳生高興的接過,吃了起來。第一個油糍粑很好吃,可是第二個卻又粘膩又腥臭。陳生也不嫌棄,在橋下小河中略微清洗,也吃了下去。辭別道人後,陳生發現自己步履輕捷、神清氣爽,更神奇的是,他從此竟能預知未來之事。

人們聽説了,紛紛來請他預測,對他十分尊敬信服。後來大家一起爲他買了度牒,削髮為僧,從此稱他為陳和尚。凡是當地遇到什麽旱澇瘟疫,請他來祈禱,每次都很靈驗。鄉民在三伏天裏問他什麽時候下雨,他說的日期和時辰總是分毫不差,因此人們又尊稱他為陳佛。

乾道九年的時候,該縣遇到大旱,民衆請求丁縣令召陳和尚來祈雨。丁縣令根本不相信這些事情,但是迫於民意,勉爲其難的答應了。等齋場置辦好以後,丁縣令問陳和尚:「師父知道哪一天會下雨嗎?陳和尚說:「明天申時下雨,但必須非常虔誠的齋戒,才能靈驗。」

到第二天申時,天卻沒有下雨。丁縣令呵斥陳和尚欺騙民衆,要將他法辦。陳和尚不慌不忙的笑道:「全縣的人都知道要齋戒,虔誠的向上天祈求降下甘露來潤澤莊稼,唯獨長官您照常吃肉。作爲父母官竟然如此不顧百姓疾苦,怎麽反來怪罪於我?」丁縣令生氣的說:「你憑什麽說我吃肉了?」陳和尚回答:「你今天吃了半隻鹹鴨蛋,剩下的一半,厨子因爲齋戒不敢吃,現在就在厨房的罩子裏呢。我是不會信口胡言的。」丁縣令一聽,幡然悔悟,求告道:「希望您能容我洗心懺悔,重建三天的道場,不知這樣能不能求來雨呢?」陳和尚說:「那就試試看三天後會怎麽樣吧。」

等到三日後道場結束的時候,僧人們都散去了,本來赤日炎炎的天氣,忽然自西北方向升起一大片烏雲,只聽一聲震耳的雷聲,大雨隨即傾盆而下,一直下了一天一夜才停歇。

這個故事選自宋朝的《夷堅志》,書名取《列子·湯問》「夷堅聞而志之」,就是古代賢者夷堅聽聞奇異之事而記錄下來的意思。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入民心的古代中國社會,神奇的修煉人故事如繁星璀璨,隨著中華傳統文化代代流傳。


 

你可能會喜歡

Post

頂罐舞中的陶瓷文化

 產品故事頂罐舞中的陶瓷文化神韻藝術品最新推出的頂罐舞吊飾,靈感源自神韻舞蹈《頂罐舞》中精美秀麗象徵平安的青花瓷瓶,和瓶身象徵富貴吉祥的纏枝牡丹。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個設計背...

閱讀更多
Post

中秋節別名的故事

 產品故事中秋節別名的故事神韻藝術團博客千年的歷史悠久如長歌,中秋的故事就如歌中動聽的音符。歲月流轉、朝代更迭,今天人們仍舊不斷譜寫著這首看似沒有終章的樂譜。既然今月曾經...

閱讀更多
Post

月宮仙靈:嫦娥、吳剛與玉兔

傳統文化 月宮仙靈:嫦娥、吳剛與玉兔中秋佳節,舉頭望月,月宮裡有三位仙靈與我們遙遙相望了千萬年:嫦娥、吳剛與玉兔。也許您曾經在神韻舞劇的故事中見過他們的身影。他們是何時來...

閱讀更多
Post

蘭亭書聖

 產品故事蘭亭書聖神韻藝術團博客能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記是許多人心中所盼,而文人墨客或許是最得天獨厚的文化傳承者。他們的思想與夢想,以墨跡化作文字,傳之百世。只需一行...

閱讀更多
platform: web theme id: 4367 country_code: 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