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員限定/加入官網會員贈NTD$100抵用金/立即註冊
通天之絲

通天之絲

傳統文化
 

作者 Ariel Tian

在上古神話中,桑、蠶、絲為神傳,連繫着天、地、人。

蠶一生經歷的卵、蟲、蛹、蛾四個階段。古人感嘆其生命的起源,世間的誕生,軀體的死亡,和靈魂的歸屬。

古詩多稱得道成仙為「羽化」。白居易曰:「海漫漫,直下無底旁無邊。雲濤煙浪最深處,人傳中有三神山。山上多生不死藥,服之羽化為天仙。」李白的《送溫處士歸黃山百鵝峰舊居》提到「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踪。」

蠶與絲均為神天賜給人,絲編織起人的服飾禮儀文化。《直齋書錄》之《黃帝內傳》記載,「黃帝斬蚩尤,蠶神獻絲,乃稱織維之功」。《史記·五帝本紀》說黃帝之妻嫘祖養蠶製絲,以作衣裳。上衣下裳是漢服最基本的式樣,取乾坤之理,衣取象於乾,覆蓋萬物;裳取象於坤,在下方包含萬物。《易·繫辭下》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蠶食桑葉而生。古人將蠶桑樹與神樹「扶桑」聯繫在一起,一些出土文物中,就有扶桑樹上掛採桑籃,樹下有採桑婦的形像。《山海經•海外東經》云:「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圖畫上的扶桑樹立地通天,為太陽棲息之所,后羿踏扶桑樹射日之後,此通天的路徑被斷。古人仍相信桑林是連接上天的神聖之地,求子、求雨等祭祀都在桑林中舉行。

古人相信蠶絲製品有與神靈溝通的功效。《禮記•祭義》記載:「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在上古時期,絲綢並不是尋常人家的服裝面料,只作祭祀和喪禮之用,以示神聖;老人在生命走到盡頭之前以絲綢的衣服入殮,讓靈魂得以重回天地。

絲綢和青銅、玉器一樣,是重要的禮器,古人相信寫在絲綢上的文字,可以將訊息傳達到另一個世界。所謂「化干戈為玉帛」,玉和帛均是國書的材料,玉埋在土裡,帛書焚燒後,以上達於天。

桑、蠶、絲延續着華夏文明,承載着生命的意義與靈性的啟迪。「神韻藝術品」的真絲巾系列,靈感正是來自神傳絲綢文化的啟迪。


 

你可能會喜歡

Post

頂罐舞中的陶瓷文化

 產品故事頂罐舞中的陶瓷文化神韻藝術品最新推出的頂罐舞吊飾,靈感源自神韻舞蹈《頂罐舞》中精美秀麗象徵平安的青花瓷瓶,和瓶身象徵富貴吉祥的纏枝牡丹。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個設計背...

閱讀更多
Post

中秋節別名的故事

 產品故事中秋節別名的故事神韻藝術團博客千年的歷史悠久如長歌,中秋的故事就如歌中動聽的音符。歲月流轉、朝代更迭,今天人們仍舊不斷譜寫著這首看似沒有終章的樂譜。既然今月曾經...

閱讀更多
Post

月宮仙靈:嫦娥、吳剛與玉兔

傳統文化 月宮仙靈:嫦娥、吳剛與玉兔中秋佳節,舉頭望月,月宮裡有三位仙靈與我們遙遙相望了千萬年:嫦娥、吳剛與玉兔。也許您曾經在神韻舞劇的故事中見過他們的身影。他們是何時來...

閱讀更多
Post

蘭亭書聖

 產品故事蘭亭書聖神韻藝術團博客能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記是許多人心中所盼,而文人墨客或許是最得天獨厚的文化傳承者。他們的思想與夢想,以墨跡化作文字,傳之百世。只需一行...

閱讀更多
platform: web theme id: 4367 country_code: tw